
交汇点讯 6月11日,在新华日报社主办、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承办的2025新华日报首届高水平写作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来自江苏省重点智库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社科处副处长马海韵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社科处副处长马海韵介绍,该研究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危化品应急治理为重点领域,以人才集聚为重要抓手,以技术支撑为主要路径,以学科交叉为基础引领,依托部省共建、校地合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涉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实体化运行高校智库。
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充分发挥学校在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形成了“学徒制传带、保姆式服务、聚焦真问题、学习是硬道理”的高质量成果培育路径。其中,研究员王冀宁等的《关于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沿江沿海协同发展,更好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研究员吴松强等的《以新一轮基建“大维修”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力引擎》、研究员陈红喜等的《关于促进高科技成果在应急管理领域深度集成应用的建议》、研究员马海韵等的《创新“双碳”人才培养模式 助推江苏率先碳达峰》等多项成果获得相关职能部门采用及转化为政府文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智库成果培育过程呈现出普遍性、成本低、轻量化、可复制的特质,智库管理者应为青年学者成长铺路搭桥,智库研究员需联动共同发力,助力江苏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担当更大责任。”马海韵说。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秦宗财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秦宗财发布了其团队最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项《增强长江文化传播力研究》。团队围绕提炼中华文明标识内涵、构建国际传播效果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选取新加坡、印度、俄罗斯、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众进行实证调查进而分析长江江苏段中华文明标识的国际传播效果,对海外受众关于长江江苏段中华文明标识的文化诉求进行科学、系统地研判与评估,并用文化距离理论公式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差异与路径。
秦宗财表示,提高文化信息质量和媒介接触度是推动中华文明标识传播的关键路径,而情感共鸣与感知价值则是实现行为意愿转化的重要桥梁。应当围绕信息质量的优化与创新、传播路径的拓展、情感共鸣的增强以及文化共融的实现,通过阐释与创新进一步提升精神标识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晓蕊
实习生 周星宇
摄影 陈俨